摘自 心之谷 2011年10月15日
『我會不會得HIV?』。這種問題有如算命,神仙也難算準。但是假如有好的理論和工具,也許能像天氣預報,至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團隊,針對1900多名男性間性行為者,進行長達近7年的追蹤,發現有101位感染HIV。他們就這些研究對象的行為風險因子進行分析,在2009年設計出一套評分表,提供給照顧男同志的醫護人員,用來評估HIV感染風險。如果你本身是男同志,也可以試著用這份評分表算自己感染HIV的風險。
下圖是這份評分表的分數玩法:
各位看完這份評分表,恐怕會有疑惑:為什麼用搖頭丸或RUSH的計分最重?得過性病的權重也滿高的,反而性伴侶眾多只佔3分,無套肛交只佔1分?
這反映出一個概念:無套肛交雖然是感染風險最高的性行為,還是要「對方有HIV」,才有可能被傳染。你可以看到其他3項評分項目,都是在計算對方有HIV的可能性。更進一步來說,是計算你的「性行為圈子」和「性行為對象選擇條件」的風險。
許多研究都指出,使用搖頭丸、RUSH、以及其他娛樂藥物,受同儕團體影響很大。用藥變成人際圈子裡的文化,可能成為開放、新潮的象徵,新手要融入圈子,想不用都不行。除了享受快感,使用搖頭丸、RUSH,對個人而言,代表願意接受新的事物,走出理性的防護罩,取得同儕的接納信任,在圈子裡找到歸屬感。這對因社會壓力必須小心翼翼、戴面具演戲的人來說,有著難以言喻的吸引力。
用搖頭丸、RUSH後,情緒高漲,自我感覺良好,警戒全然放鬆,容易吸引並接受陌生的性行為對象,往往就無法再兼顧保護措施。這種場合,無套猛攻、多P、輪交、雙肛交等極高風險的行為,很容易發生。圈子裡若有病毒量高、又愛從事高風險行為的人,就很容易一炮多響,造成多人同時中獎。
曾得過梅毒、淋病之類的性病,除了表示保護措施不夠,更反映你的小圈子的享樂指數,或是你選擇對象的條件,容易選到風險偏高的人。這是個警訊:這次幸好是梅毒,還可以治癒;下次對象有HIV,你恐怕就中頭獎了。
此外我想補充,從醫學上來說,罹患梅毒、淋病、披衣菌等性病,如果沒治療,會讓生殖器黏膜出現缺口,給HIV開一扇長驅直入的大門,讓性行為時感染HIV的機率大增。因為我個人也同意這這一項的計分應該給的比較重。
HIV感染者常會回想:如果時光倒流,有什麼辦法能不得HIV嗎?還沒感染的你,或許覺得禁欲是唱高調,保險套常忘記帶,那麼至少請努力做到以下3點:
1.請不要用搖頭丸、RUSH或其他娛樂藥物來助「性」。你知道酒後開車很危險,在High的狀況下做愛,同樣可怕,簡直像是邀請HIV住進你身體。
2. 追殺梅毒、淋病等性病。如果出現生殖器潰瘍、突起物、小便疼痛等症狀時,請迅速就醫治療好。持續有性行為發生但沒症狀的人,也請每隔半年做匿名篩檢,找出潛在性病加以治療,不要讓HIV有縫隙可以鑽。
3. 3.減少性行為對象人數。記得舊金山同志圈的名言:「每一次的性行為,都在重溫對方終生所有對象帶有的疾病。」性行為人數越多,風險當然越高。身體是你自己的,最終只有自己能負責,不要白白賠上健康。
此外,有益友在同場合,多一雙眼睛,提醒自己注意風險和保護措施,也可能在關鍵時刻,幫你避免掉不想要或不安全的事情發生。
行為是很複雜的事情,上述的說明過份簡化,出發點是讓普羅讀者都能看得懂。希望讀者能想想自己該怎麼做,才能降低感染HIV的風險?
參考文獻:Prediction of HIV acquisition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.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. 2009; 36:547-555.
同儕教育員08-02
留言列表